輻射防護受到最大重視
輻射防護受到最大重視
人們所進行的任何生產實踐活動,帶來利益的同時,可能均伴隨著某些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就是危害(傷、殘、病、死)作用。問題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是否能被公從所接受。
1.輻射對人體有哪些傷害
前面說過,人類一直生活在天然輻射環境中,因此人體對輻射是有一定適應性和恢復能力的。但是,輻射會不同程度地傷害人體的健康。對輻射“無所謂”的態度和麻痹思想都是不允許的。輻射的生物效應有兩大類: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軀體效應是對受照人體本身的效應,如皮膚燒傷、白血病、甲狀腺癌和致死等等;遺傳效應是受照人的遺傳基因發生變異,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輻射生物效應如下表所示。鉛板:http://010509.cn/
輻射的生物效應
一次受照劑量 |
對人體的影響 |
小于100毫希沃特 |
無影響 |
100~250毫希沃特 |
觀察不到臨床反應 |
250~500毫希沃特 |
可能引起血液變化,但無嚴重傷害 |
500~1000毫希沃特 |
血液發生變化,且有一定損傷,但無倦怠感 |
1000~2000毫希沃特 |
損傷,可能發生輕度急性放射病,容易治愈 |
2000~4000毫希沃特 |
明顯損傷,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能夠治愈 |
4000~5000毫希沃特 |
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雖經治療但受照者50%可能在30天內死亡,其余50%能恢復 |
大于6000毫希沃特 |
引起嚴重放射病,可能致死
|
由上表可看出,人體一次受到250毫希沃特以下的照射不會發生損傷,所以天然輻射、醫療照射和核工業廠礦、核電廠正常運行的輻射照射,對人體的健康是不會有影響的。
2.堅持嚴格控制 強調安全第一
輻射是物質固有的特性,任何放射性元素都在自發地發射某種射線。輻射防護要把人類核活動的輻射危害降低到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即ALARA原則),防止確定性效應的發生,降低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核工業對輻射防護高度重視。鉛板:http://010509.cn/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人們對放射性缺乏認識,像貝可勒爾、居里夫人等科學家都遭受了輻射的傷害。但是,人們很快就認識和重視了這個問題。1928年就成立了國際放射學會(即國際X射線和鐳防護委員會)。1950年經過改組,更名為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會聚了世界上許多優秀的輻射防護專家,致力于研究輻射防護問題。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們對輻射及其效應的研究與了解,比其他有害物質要深入得多。現在,已制定出了輻射劑量的世界統一標準,即
放射性工作人員 |
≤ 20毫希沃特/年 |
公眾 |
≤ 1毫希沃特/年 |
對公眾的劑量限值,相當于10-6~10-5危險度。雷擊引起死亡的危險度約為3×10-6,在生活中,沒有人擔心哪一天雷擊會打死自己,所以憂心忡忡,擔心輻射的傷害是不必要的。
人們在核電站旁海濱休閑和游泳
3.輻射防護實行法制管理
為了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世界各國對輻射防護實行法制管理,規定了許多限值,如表面污染限值、表面劑量率限值、豁免值等等(見下表)。
國際通用限值舉例
表面污染限值 |
表面劑量率限值 |
豁免值 |
β,γ和低毒α放射體 4貝可/平方厘米 |
外表面 2毫希沃特/小時 |
公眾中個人有效劑量 10微希沃特/年 |
α輻射體 0.4貝可/平方厘米 |
2米遠處 0.1毫希沃特/小時 |
公眾集體劑量 1人·希沃特/年 |
下表列出了常用單位及其換算方法。
常用單位及其換算
名 稱 |
新 單 位 |
舊 單 位 |
換 算 關 系 |
活度 |
貝可[勒爾](Bq) |
居里(Ci) |
1Ci = 3.7×1010 Bq |
照射量 |
庫侖/千克(C/kg) |
倫琴(R) |
1R = 2.58×10-4 C/Bq |
吸收劑量 |
戈[瑞](Gy) |
拉德(rad) |
1Gy = 100 rad |
課題當量 |
希[沃特](Sv) |
雷姆(rem) |
1Sv = 100 rem |
我國在1960年就頒布了第一個輻射防護標準《放射工作衛生防護暫行規定》。1974年頒布了《放射防護規定》(GBJ-74)。后來頒布了《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GB 4792-84)和《輻射防護規定》(GB 8703-88)。2002年,我國頒發了《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18871-2002)。2003年10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我國輻射防護接納國際權威機構的建議和意見,結合我國實情,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建立和健全管理監督機構,實行許可證制度、人員培訓上崗制度、事故報告和應急計劃制度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在科學上是有依據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因此也是行之有效的,可以確保輻射的安全防護。
- 上一篇:檢定和校準的區別 2017/12/21
- 下一篇:環保稅開征在即 各地加緊備戰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