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 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 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 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 的輻射。有些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
原理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露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場。人 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 陽及其 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 生電磁輻射。圍繞在人類身邊的天然磁場、太陽光、家用電器等都會發出強度不同的輻射。電磁 輻射是物質內部原子、分子處 于運動狀態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電磁輻射(有時簡稱EMR)的形式為在 真空中或物質中的自傳播波。電磁輻射有一個電場和磁場分量的振蕩,分別在兩個相互垂 直的方 向傳播能量。電磁輻射根據頻率或波長分為不同類型,這些類型包括(按序增加頻率):電力,無線電波,微波,太赫茲輻射,紅外輻射, 可見光,紫 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其中,無線電波的波長最長而伽馬射線的波長最短。X射線和伽瑪射線電離能力很強,其他電磁輻射電離能力相對較弱。
波長和頻率決定了電磁場的另外一個特性:電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為載體的。高頻率(短波長)電磁波的光子會比低頻率(長波長)電磁波的光子攜帶更多的能量。一些電磁波的每個光子攜帶的能量可以大到擁有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能力。在電磁波譜中,放射性物質產生的伽馬射線,宇宙射線和X光具有這種特性,被稱作“電離性輻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壞分子化學鍵的電磁場稱作“非電離性輻射”。組成我們現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電磁場的人造來源,像電力(輸變電、家用電器等)、微波(微波爐、微波信號發射塔等)、無線電波(手機移動通信、廣播電視發射塔等),在電磁波譜中處于相對長的波長和低的頻率一端,它們的光子沒有能力破壞化學鍵。因此,此類電磁波為非電離性電磁場,對人體影響為即時性,類似聲波影響,而電離對人體影響為累積性。
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 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頻率極高的X光和伽瑪射線可產 生較大的能量,能夠破壞構成人體組織的分子。事實上 ,X 光和伽瑪射線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電離化,故被列為“電離”輻射。這兩 種射線雖具醫 學用途 ,但照射過量將會損害健康。X光和伽瑪射線所產生的電 磁能量,有別于射頻發射裝置所產生的電磁能 量。射頻裝置的電磁能量屬于頻譜中頻率較低的那一端,不能破解把分子緊扣一起的化學鍵,故被列為“非電離”輻射。哪里會有電磁輻射?電磁輻射的來源有 多種 。人體內外均布滿由天然和人造輻射源所發出的電能量和磁能量;閃電便是天然輻射源的例子之一。至于人造輻射源,則包括微波爐、收音機、電視廣播發射機和衛星通訊裝置等。
電磁輻射分兩個級別,工頻段輻射、射頻電磁波。工頻段國家標準電場強度為4000v/m,磁感應強度為0.1mT;射頻電磁波的單位是μW/㎝2,國家標準限值為40,對于一般公眾環評取值為20%。
常用公式
庫侖定律:F=kQq/(r^2);
電場強度:E=F/q
點電荷電場強度:E=kQ/(r^2);
所謂的電磁輻射就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發射到 空間的現象。電流在導體內的流動會產生電場,電流在導體內變化會產生磁場,因 此輻射出去的叫電磁波。穩恒的直流電由于只產生電場不產生交變磁場,即使是超高壓直流電,它也只是電場強到使空氣電離 而發光,此時的光輻射是空氣電離發出的,并不是導線,不產生電磁波。